第十章 文山提议搬家计,徐家畅想印诗集[第1页/共2页]
徐文山眉头皱了起来,不过心想这些临时放下,现在首要处理的是搬场题目,他向徐长水道:“只算我家的粟的话,总收1000斗,刨去耕户的,实收500多斗,我们取个整,算500斗,假定全数卖出,一共可得20000文也就是20贯钱。我一本诗集,假定订价400文,只需卖出50本,便能够赚回我家一年种粟所得。”
六姨娘说:“你种地要费钱,印书也要费钱啊,印书的工匠不也要用饭?印出来的书不也得挑到店里卖?何况写诗的人,比种地的人崇高多少?如何能够像卖白菜一样卖书?”
“……综合以上考虑,我要搬家。”当着家里统统人的面,徐文山说道。
菽就是大豆。徐家约莫有地200亩,此中四分之一的地用来种菽,别的的地用来种粟,边边角角的地则用来种棉花。徐文山草草在心中算了下,粟的亩产约莫是每亩100斤,菽的亩产约莫是每亩50斤。如许的亩产已经低于本来地球上古中国的一半了。
徐文山又问:“父亲,客岁入成何如?”
徐长水虽不晓得徐文山为何如许问,但这些数字早就了然于胸,侃侃道:“我家地步客岁共收粟1010斗,菽156斗,其外棉花50斤、麻20斤,蔬菜生果未计数。”
几个姨娘严峻地坐在一旁,担忧徐长水生机。
徐文山不由得咋舌,本地县府的米价大抵是斗米40文。
徐长水天然非常不甘心。
情势急转直下,全部房间里一片沉寂。
徐长水质疑道:“这书价为何如此之高?莫非读书比用饭还首要么?”
六姨娘说:“何止50本?这诗集卖出5百本都不希奇!”
徐文山见本身老头仍不肯承诺,只好说:“那我们换个话题吧。”
徐长水还是点头点头不允。
但徐长水只是安静地看了徐文山一两秒,然后说:
六姨娘说:“目前一本诗集的时价大抵是200文到500文不等。”
第二天,徐文山趁着刚吃完饭的机遇,在家里提出让本身分出去住。
徐文山摇了点头,道:“不是分家,是搬家。在大院里住着,对我的创作有倒霉影响,父亲,为了大局考虑,请让我搬出去住吧。”
徐长水规复了自傲,道:“你看,这些也是要本钱的。我自家的地管不过来,何必再去贪那一口两口的?”
徐文山又转头望向六姨娘道:“姨娘,你说我这诗集有没有能够卖到50本?”
中间的二姨娘打圆场:“是啊老爷,文山也长大了,也有本身的私事,如果总把他困在身边,也倒霉于他生长,何况也不是搬去多远的处所。溪原那块地不是连房带田都有么?那屋子一向没用,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留给文山去住。”
徐文山对六姨娘的观点只认同一半:这个期间书价贵,确切有本钱的启事,但那不是全数。这个期间识字的人都是有钱人,有钱人不在乎那一钱两角的,是以书价贵一点他们也能接管。再者,书价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阶层断绝,上层阶层就是要通过把控书价,来停止基层的上升通道。
前次那册诗集已经一本抵别人三本了,现在他竟然说,如许的诗集他另有二十多本!
固然徐长水在徐文山面前,一向是驯良可亲的姿势,但你必然不能健忘,他是鹿鹤沟的霸王。
没有人能大声对霸王说话。
徐长水转念一想,又大喊被骗,说:“你说印书也要钱,照啊!我把文山的书拿去印,不也得费钱么?”
本来在欢畅会商的氛围,刹时跟着徐长水阴沉下来的脸变得沉重起来。
六姨娘声音小了点,道:“我们也能够把书稿拿去别家开的印书馆印啊……”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