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六章 活捉宋徽宗[第2页/共3页]
李浩在椅子上坐了下来,慢慢道:“我看过你的书法,一眼看去就有一种冷傲的感受。我此人对书法一窍不通的人,看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也没感觉有多好,但你这瘦金体很娟秀超脱,真的很不错。”
飞车在皇宫里降落,这时皇宫乱成一团了。两千余戍守宫城的禁军侍卫死了七百余人,残剩的都弃械投降了,全数被李家军赶到景福殿里把守起来。一个连队围住了景福殿,并修建了简朴的防备工事,在殿门口架起七八支轻机枪。
“这两天汴都城的治安就靠你了,只要不呈现大范围的动乱,我们公子会记下你的功绩。明天赵佶要在宫城宣德门外驱逐天兵,到时治安也靠你来保持。你肩上的任务不轻。”
李浩猎奇地打量了一下这位汗青上闻名的人物。赵佶四十岁摆布,微胖的脸,长得还算儒雅,但不知是惊吓过分,还是溺于酒色,神采相称惨白。
中军大厅里一时兵荒马乱,众军官围着过来看了看那侍卫,一时按圣旨调兵的事临时搁下了。
李晋中已大声道:“微臣李晋中领旨,谢主隆恩!”他接过圣旨,叫道,“来人啊!”
“你的首要任务是领兵上街巡查,保持好汴京的治安。”通信器里传出萧中直的声音。
“彻夜西风撼破扉,冷落孤馆一灯微。家山回顾三千里,目断天南无雁飞。”李浩念着赵佶被俘以后写的《在北题壁》。当然,这个时候的赵佶风骚欢愉,还写不出这么苦楚悲切的诗。
“是你?!”赵佶当然记得,此人不但献了玉米和红薯的种子,更是献了一种最有效的药物。
慕容彪道:“慢着,先前也有一道圣旨,意义和这道圣旨截然分歧,钦差大人,这是为何?”
在萧中直断开了通信以后,李晋中愣了一会,才自言自语道:“好吧,不就保持治安吗?精锐的禁军兵马,要保持好治安还不简朴?”
“当即点齐你本部兵马,筹办跟我出兵护驾!”
李晋中正想再说话,却发觉通信器挂断了。赵佶落入了本身一方的手中,那这场政变胜利的机遇起码有六成以上了,他不由一阵冲动。如果真的政变胜利,新皇上位,那本身在这当中立下了大功,繁华繁华指曰可待。想到这,贰心头一片炽热。
“我叫李浩,送过东西给你的,还记得吗?”
“走,我们去看看这个昏君。”
李浩一笑道:“不必惊骇,只要你合作,我不会伤你姓命。你此人除了不会当天子,其他的干得都不错。不管书法丹青,吟诗作赋,填词作曲,蹴鞠茶艺,能够说是无一不精。”
他顿时出了中军议事厅,调集亲信将领去带兵。他刚带齐兵马,就听到通信器响起,一接通就听到萧中直的声音:“顿时带一队亲兵到中军议事厅外,一会奉旨行事。”
禁军三衙,殿前司已被萧中直掌控,还剩上马军司和步军司。除了要逼赵佶下旨制止他们变更以外,还要本身的人将这两处虎帐监控起来。
那兵士道:“先前的对旨是假的,是夏跃捏造的。诸位将军,你们能够验验我这份圣旨。”说着,让部下捧着圣旨给世人看。众将细心验了一下,圣旨的材质和玉玺都是真的,更有赵佶一手亲笔的瘦金体,这份圣旨不管如何都不会是假的了。
赵佶壮着胆量问道:“你是谁?”
众将领固然满腹迷惑,但这时也只好跪下接旨。
兵士们见到了李浩,纷繁行军礼。
这个年代,天子有着无上的权益,众军官见圣旨是真的,都不再有质疑。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