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五章 蜀王三罪[第1页/共2页]
“其罪二,臣听闻,蜀王朱椿常日里爱好俚词戏曲,所交友者,尽是下九流的伶人优伶,不读圣贤之书,不习弓马之技,实可谓不学无术,更有甚者,王府当中,常搭戏台,乃至本身也经常着戏服雨台上,不顾尊卑礼节。此等人者,如何可为民做主,又如何能够代天子而牧镇蕃?此其罪二也。”
“陛下!”下边兵部左侍郎齐泰昂首说道“白莲教不识天时,犯上反叛。臣觉得,朝中当速遣精兵强将前去蜀地援助。”
黄子澄微微点点头,待萧学文说完,也迈步而出,大声说道:“陛下,臣东宫侍读兼翰林院行走黄子澄有事启奏。”
“臣在。”萧学文叩首应道。
“够了!”朱元璋一声怒喝,打断了黄子澄的滚滚不断。
黄子廓清咳一声,朗声说道:“臣欲弹劾蜀王朱椿,其罪有三,伏请陛下天听。”
这实在是一句废话,别说明天了,洪武二十六年以来,哪天的早朝是没事儿直接退朝的?没事儿,朱元璋也能给你找出事儿来。
“臣。。臣。。”黄子澄无言以对,唯有深深的伏在地上。
连续三罪,分指无德、无才、无能。
“遵旨。”黄子澄探手从袖子里拿出一本奏折,缓缓翻开,随后念叨“臣黄子澄,泣血参劾蜀王朱椿大罪三条,其罪一:不修德行,招致蜀地天灾天灾频发,前有地龙翻身,中有水患残虐,后有白莲邪教反叛,连绵叙州府一十六县,受灾百姓多达十几万人。《尚书-洪范》有云:曰急,恒寒若;曰蒙,恒风若。是故。。。”一大段令人发困的典范以后,黄子澄接着说道“先前,陛下仁德圣明,降下罪己诏,已得上天之恩泽。然白莲教还是起兵兵变,可见必是蜀王德行不敷,故召此兵灾天灾。此其罪一也。”
“哼。”朱元璋冷哼一声,没好气的说道“之前朝廷发往蜀地赈灾的赋税现在已经行至那边了?”
统统的控告看似无有根据,但实际上又仿佛有点儿事理,最起码乱来百姓是够用了。就比如说蜀王无德的罪名,在这个天人感到人所共鸣的期间,皇上已经认错,但环境没有好转,让他背锅仿佛也没有题目。再比如说无才和无能的罪名,事理也都差未几。
户部尚书李贵和也赶快说道:“陛下,户部府库另有白银七百三十余万两、粮食六百四十余万担,可供调拨。”
“萧学文。”朱元璋看向地上的兵部尚书。
“陛下。”黄子澄被朱元璋吓了一跳,赶紧将手中的折子合上,双膝跪地。
将心中的腹稿重又回想一番,兵部尚书萧学文手执象牙勿板,越众而出,躬身说道“臣兵部尚书萧学文有事启奏。”
“叙州府遭遇大灾,哀鸿遍野。白莲教顺势而起,犯上反叛,据臣所知,现在叙州府全境已尽数落入白莲教手中,情势严峻。依微臣鄙意,应尽早出兵,予以弹压,以免变成剧变。”
萧学文这边说着,朱元璋左前不远的座椅上,朱允文埋没的向着下边人群中的黄子澄使了个眼色。
朱元璋如有深意的扫了一眼朱允文的侧脸,有些玩味的笑道:“其罪有三?黄卿家一一奏来。”
“启奏陛下。”李贵和略一思考,朗声答道:“赈灾粮饷已有吏部遴派户部左侍郎常博押送,现在已行至湖南地界。”
满朝文武鸦雀无声。武将那边是因为听了黄子澄的啰嗦有些发困,文官这边则是因为黄子澄的话里内容实在是过分敏感,他们不敢表态。竟然敢弹劾藩王,固然不是第一次了,但是敢从德行方面动手的这还是头一遭。在大明朝,如果一小我被以为德行不好,那这小我根基就废了,固然不至于直接弄死他,但受万人鄙弃那是必须的。放到当官的头上,那就是罢官夺职,而放到藩王头上嘛。。。世人偷偷抬眼观瞧龙椅上的朱元璋,又看看他身侧的皇长孙朱允文,随后又低下了头。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