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栽参[第2页/共3页]
初九这天,志新和老爷子上山去栽棒棰,因为文翰和文成全都回书院了,以是薛氏就跟着上山去了,还领着静涵。静涵坐在牛车上,看着路边的风景。已经将近入冬了,整片山林全都是光秃秃的树,只剩下一些松树另有点绿意。山峦起伏,连缀不竭,到处都是山。
薛氏接过银子,“行,那这两天我就去镇上买布和棉花,也到时候,该做棉衣甚么的了。”家里这六个孩子呢,要做就得一起做,也不能偏了哪个。文成和文昌两个更是不能落下。
静涵帮着递栽子,就是把栽子拿到方盘上,而薛氏则是去铺平剩下的参土。如许,大师合作合作,干的倒也挺快。中午的时候,薛氏拿出干粮来,大师吃着干粮,喝点水也就这么姑息了。“娘,为甚么我们不去阿谁看参的那边用饭呢?让他帮着把饭热一下多好。”宿世的时候,普通带了饭都会让看参的人帮着热一下的,归正他也是要用饭的。有的看参人比较好,还会烧些热水给大师喝。
志新在这边喊,“老李兄弟,我这有,过来拿吧。”
那人跑到看参的那边拿来了一杆秤,把参栽子称了一下,一共是五斤。“许大哥,这是五斤,我们还是按老代价,一斤两百文,归去我给你银子。”然后就把参栽子拎走了。
把牛车上的参栽子搬下来,志新和老爷子抬着往本身家的参地那边走去。薛氏和静涵在前面拿着铁锹和志子,这志子是一种栽人参用的东西,能够让每一行人参都间隔一样,也就是行距不异。这东西是用木头做的,一个大抵四尺半的木头方剂,也就一寸半的厚度,两端钉上两个长六到八寸的小木方,这个就是人参的行距,中间另有一个长方形的方盘,内里能够放参栽子。
陈氏看着本身的这个小孙女,这孩子从小就野,上山下河的,就没有她不敢的。现在大了,还是那样,不过倒是非常的勤奋,整天往家里划拉东西。“这几天也没啥事了,让你娘带你们去镇上买点布和棉花返来,也该做夏季的棉衣了。本年给几个孩子做新衣服吧吗,特别是静涵,别再总捡文翰的了。女人大了,总得穿点新奇的,老是穿戴男孩的衣服,不晓得的,还觉得咱家多了个小子呢。本年静涵他们弄返来很多的东西,明天有人来收,我就给卖了。别说,还真就卖了很多钱呢。那,这是卖东西的十两银子,给孩子们做衣服甚么的,充足了,有钱就别委曲了孩子。孩子们垂垂地大了,咱家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的。”陈氏拿出来了几块碎银子,给了薛氏。
大师吃过了晚餐,都早早的去睡觉了。静涵固然说是不累,但是也有点懒懒的,躺在炕上没多会儿就睡着了。
这栽人参是要发展这栽的,就是直接在垄头上先用铁锹开一个小沟,把志子放到沟的前面,然后把参栽子摆到沟内里去。当然是芦头朝上,须子朝下,斜着放出来。这一趟沟里,头路的栽子摆十二棵就行,二路的十四棵,三路以下十六棵,摆好了这一趟,就叫做一厘。然后从身后撮土,把前面的小沟埋上。这时候,把志子两端的小木方用力往地里按一下,然后照着阿谁印今后拖一下,如许便能够包管每一厘的间隔都是一样的。方盘内里放上栽子,如许用的时候就从方盘上拿,比较便利。
陈氏俄然想起来志明的话,“老迈啊,你这两天先抽个空去县城一趟,把家里的棒棰送到老三的阿谁药铺去。老三跟药铺掌柜的说好了,比我们卖的高一成的代价呢,如许就能多卖六七两银子,留着干啥都行啊。”
还没比及申时呢,他们就把十五丈棒棰全都栽完了,挑好的栽子还剩下了一些,恰好听到不远处有人喊,“谁家栽子剩下了,我这还缺点,匀给我吧,归去给钱。”是二狗子的爹,他家姓李。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