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不逍遥的大明王爷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八章 小毛上学记[第1页/共2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不过朱厚炜晓得女子读书究竟有多大的感化。后代都晓得全民教诲才是晋升国力的一个最首要的体例。当代孟母三迁的故事都晓得,在这个故事中便能够看出,一个懂事理的母亲会对孩子形成多大影响,毕竟男主外女主内,母亲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比父亲会多一些。

村里的村长和村支书也来劝过,可惜没有打动小毛的母亲。明天是做出决定的最后一天,小毛的父母第一次把两个儿子也叫上一起筹议。事儿就是这个事儿,小毛母亲把小毛读书的事情一说,父亲先表态了“我的意义是送小毛去,家里不缺那2两银子,我们三个都在庄子里做活,养家糊口够了。”刚说完,小毛母亲急着骂道“你个老东西,2两银子还少?之前过得是甚么日子你都忘了?才过几天好日子你就能的不可了是吧,大毛顿时快结婚了,彩礼钱,办婚宴不都得要钱?我还筹办结婚的时候把故乡的亲戚也接过来呢。”小毛父亲瞪了她一眼,不说话了,然后转头看向2个儿子,听听他们的设法。小毛母亲这时也停下了唠叨,看着兄弟两的反应。

皇庄的10个庄子的村长和村支书纷繁告诉村民,统统庄子里的年满8岁未满16岁(周岁7岁到15岁),不管是男是女,都要到皇庄所创办的“朝阳院”读书,并且是免费的,引发皇庄统统村民3万多人的热烈会商。

兄弟两从小就豪情好,出了甚么情都是小毛的哥哥大毛挡在前头。这也导致了小毛的性子有些软,这时他拉着大毛的手,一脸希冀地看着哥哥。大毛转头瞟了一眼弟弟,脸上有了些笑意然后转头对父母说道“爹,娘,我才17,结婚的事儿先放放,过两年也不迟,到时候家里也余裕些,故乡的亲戚也能带过来,走动走动。小毛的话我看还是送他去读书,哪怕就是认个字,不能当官也好。不读书,一辈子就得穷熬着,没甚么大出息。我问过村长了,进了朝阳院不必然要考秀才,能够学门技术,等今后出来,太子是有大用的。这个家先由我和爹撑着,我们贫民家要出个读书人不轻易的。”然后转头对小毛笑着说道“今后你小子如果有了出息,别忘了爹娘就成。”

明天送冯小毛来上学的是他的父亲,看上去应当有40多的中年男人。冯小毛是之前从山东来的军户,本年15岁,,上面另有一个17岁的哥哥,客岁已经在农庄里事情了,是个修建工。前几天为了要不要让他去上学,家里父母二人也是吵了几架。

李镇和山东来的百姓现在完整成了朱厚照兄弟的脑残粉,统统的号令全数服从,其他8个庄子就不一样了,还是有一部分不如何支撑。起首是女子退学,重男轻女的看法古已有之,即便到了后代也仍然存在,不然也不会呈现男人比女子多出6000万了。女儿终将是人家的,以是读不读书都感化不大,另有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也深深影响百姓的看法。

对于男人上学,大部分人都没有甚么贰言,艺多不压身,学些东西,说不定甚么时候就能有效。颠末村长和村支书半个多月的安慰,终究9个庄子的村民决定让孩子读书,因为大师都是在庄子里做工,家里缝补缀补的活计未几,孩子也就帮不上多少忙,在家呆着还要口粮,不如送去朝阳院。

父亲诚恳忠诚,平时比较沉默寡语,母亲有些凶暴,之前在山东的时候吵遍浮山前所无敌手,在本地很驰名,不过平时为人还比较讲理,倒也没甚么恶评。这是一个很典范的中国式家庭,男的不出声,女的就要挺身而出,家里的大事小事也是由女的做主。为了此次的读书事件,父亲很少有的对峙己见,固然讲不出甚么大事理,但还是要求让小毛去读书。母亲很分歧意,因为小毛顿时就要16了,能够到庄子里找份活计,一个月起码也有2两银子,这不是一个小数量。前两年从山东到了都城,家里也零零散散地存了将近40两银子了,母亲有些舍不得小毛今后的每月2两银子。没体例,之前穷怕了,家里的粮食和银子老是感觉存的不敷。大儿子已经17了,过段时候就要给他说个媳妇儿,到时彩礼不能少了,不然会被媳妇娘家看不起,母亲是个比较要强的人。

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

相关阅读: 倩女传    世子彪悍:将纨绔进行到底    变身未来歌姬    绝命香魂    请叫我大BOSS    末世战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