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碧血剑(下卷)(新修版)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8章 袁崇焕评传(17)[第1页/共4页]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
崇祯以是杀袁崇焕,并不但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那么简朴。如果是出于一时误信,可说他只是笨拙。《三国演义》写曹操误中周瑜反间计,听信蒋干的密报,立即就杀了水军都督蔡瑁、张允,比及两人的首级献到帐下,曹操顿时就觉悟了,自言自语:“我入彀了!”那只是半晌之间的事。但是崇祯于十仲春月朔将袁崇焕下狱,到来岁八月十六才正法,中间有八个半月时候沉思熟虑。他曾几次想放了袁崇焕,要他再去守辽,是以有“守辽非蛮子不成”的话,从宫中传到外朝来。[1]既然有如许的话,当然已充分明白皇太极的反间计。他称袁崇焕为“蛮子”,那是既讨厌他的倔强,却又不由佩服他的干劲和才气。

但是为甚么终究杀了他?明显,崇祯不肯认错,不肯承认当时误中反间计的笨拙。杀袁崇焕,并不是心中真的思疑他背叛,只不过要坦白本身的笨拙。以永久的卑鄙来粉饰一时的笨拙!

古时,一名了不起的大人物去世,常常有神话传说附在他的身上。《东莞县志》记录了一则传说:东莞水南修三界庙,袁崇焕曾为撰碑文,县志中说:“相传袁崇焕为三界神托生,儿时患背疮久不愈,会修庙,神像背为漏痕滴破,葺补之,疮遂痊。及死柴市时,其夜司祝闻神言,谓:‘辛苦数十年,乃今得歇息矣!’怪之,后得崇焕死信,众咸惊奇,当时祀于三界庙后。”

崇祯在位十七年,换了五十个大学士(相称于宰相或副宰相),十四个兵部尚书(那是斧正式的兵部尚书,像袁崇焕如许加兵部尚书衔的不算)。他杀死或逼得他杀的督师或总督,除袁崇焕外另有十人,杀死巡抚十一人、逼死一人。十四个兵部尚书中,王洽下狱死,张凤翼、梁廷栋服毒死,杨嗣昌自缢死,陈新甲斩首,傅宗龙、张国维撤职下狱,王在晋、熊明遇撤职查办。可见正法大臣,在他原不当是一件大事。这些兵部尚书中,有些昏愦胡涂,有些却也忠耿精干,比方傅宗龙,只因为向崇祯奏禀全百姓穷财尽的惨状,崇祯就大为活力,责备他道:“你是兵部尚书,只须管军事好了,这些陈腔谰言,说它干甚么?”厥后便将他关入狱中,关了两年。

袁崇焕中进士的主考官韩爌,是东林党的驰名流物,袁崇焕在天启年间被魏忠贤逼迫而落职,韩爌很悲伤,因此堕泪。袁崇焕大为打动,赋诗一首,〈闻韩夫子因焕落职泣赋〉:“清算朝端志未灰,门墙累及寸心摧。科名到手同危事,师弟传衣作祸胎。得附青云能不朽,翻令白眼漫想猜。此身迟早知为醢,莫覆中庭哭过哀。”“醢”是斩为肉酱,汉高祖杀大功臣,常常将其醢为肉酱,赐给其他功臣以恐吓。袁崇焕自料本性梗直,迟早会给天子醢了,劝教员韩爌将来不要把我的肉酱倒在中庭而悲伤。不料此诗竟然成谶。他也常常想到“功成身故”的题目,以为只要用心明净,不必学张良那样明哲保身,功成身退,从赤松子游。袁崇焕以为韩信不听蒯通的奉劝,不起兵造反是对的,虽给吕雉(高祖后吕后)用计杀了,但一死成名,是精确的了局。遗诗〈韩淮阴侯庙〉:“一饭君知报,高风振俗耳。如何解报恩,祸为受恩始。丈夫亦何为?功成身可死。陵谷有变易,遑向赤松子。所贵明净心,后背早熟揣。若听蒯通言,身名已为累。一死成君名,不必怨吕雉。”

袁崇焕身后,他的冤枉垂垂为世人所知,赵翼《廿二史札记》以为,当时传播通敌谎言的,主如果崇祯身边有权有势的寺人。直至清朝修《明史》,按照《太宗实录》中的记录,才在〈袁崇焕传〉中照实记录皇太极设想使间。而后记念和凭吊袁督师的诗文甚多,特别是广东人,如康有为、梁启超等等。一九五二年,叶恭绰(广东番禺人)和柳亚子、李济深、章士钊等四人联名致书毛泽东主席,要求保全并补葺北都城内的袁崇焕墓。毛氏于一九五二年蒲月二十五日覆书叶恭绰,此中说:“……克日又接先生等四人来信,申明末爱国魁首人物袁崇焕先生祠庙事,已告彭真市长,如无大碍,应予保存。此事嗣后请与彭真市长联络为荷。”(《毛泽东手札选集》第四三三—四三四页)可见新期间的中国当局对他仍有正面评价。插手重修袁墓袁祠的,除上述四人外,另有蒋光鼐、蔡廷锴等广东籍的闻名甲士。

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

相关阅读: 开局奸佞,抬棺进谏震惊女帝!    次时代的广寒宫    捡来的男人登基了    独家蜜宠名门妻    父可敌国    娇妻甜蜜蜜:陆少,放肆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