侬智高[第1页/共6页]
围困广州
皇佑五年正月戊午(1053年)仲春八日,侬智高亲督全军排成三列锐阵,他们手执大盾、标枪,身穿绛衣,望之如火。当侬军掷镳杀死狄青所仗为前锋的王简子时,狄青“汗出如雨”。颠末一场狠恶的战役,宋军占了上风。侬智高的麻痹轻敌变成了归仁铺之败,其军被斩首二千二百级,官属死者五十七人,另有五百余人被俘,侬智高不得不撤退。次日拂晓,狄青按兵入邕州,砍下黄师宓等侬军首级的头颅,悬于州城,并把五千三百四十一具尸身筑京观于邕城北隅,狄青为之写了《京观志》,内含长达四十二句的四言铭文。又在露布中称:“首恶已絷于槛牢,余党合尸诸商店”如此,这是出于某种目标之言,所谓“首恶”尚未抓到,狄青内心明白。他们开进邕城,有人发明尸堆中有一具穿金龙衣的尸首,以为就是侬智高,欲上奏报功,狄青禁止。究竟是,侬智高撤到邕州城内,见局势已去,立即弃城,直遁起码数民族居住的大理(辖今云南全境及四川西南等地)作重整旗鼓,寻机再战的筹办。
侬智高退出邕州后,狄青遣奋力追逐,但最后没有追上。侬智高在失利之前,作太长远筹算;用厚赠、联婚等体例,同“西接大理、地多善马”的特磨寨酋长侬夏诚建立联络,并在该处筑宫备退。归仁铺败北后,侬智高即携其母、弟、妻、子落脚特磨。智高母阿侬到特磨寨后,在侬夏卿胁作之下,收余部三千多人,习骑练战,诡计再同宋朝作战。但新任的邕州知州肖注“帅师往讨,获一裨将。引至卧内,与之语,具得贼(指侬智高)情。”军事奥妙泄漏了,凭借侬智高的西山六十族族人也被余靖派去的杨元卿间离了,侬智高留下亲人,“自将兵五百及其六妻六子奔大理国,欲借兵以攻诸侯。安道(即余靖)使元卿等十人发诸侯陈充等六州兵袭特磨寨,杀押衙,获其母、弟、子以归。”当时阿侬年高六旬不足,侬智高之弟侬智光28岁,宗子侬继封14岁,另一儿子侬继明八岁。时为皇佑五年十仲春。抓到阿侬等人后,余靖欲处以酷刑,烹杀解恨,然广西转运司思疑本地少数民族妄执冒充领赏,因而余靖摒弃故欲,上奏请将阿侬等解往京师囚禁,待擒获侬智高后,再辨其母等真伪。宋廷批准了这个奏请。宋仁宗至和初年(1054年~1056年),侬智高的亲人们被槛至北宋都城。过了几个月的监狱糊口,仍智光身染神经疾,殴打守兵,诡计逃狱。有人以为“养之无用,请戮之,”宋仁宗气愤地答复:“余靖欲存此以招智高,而卿等专欲杀之耶?”而后大臣们再也不敢提及此事。而亲身缉获阿侬等人的杨元卿,本想入京分食阿侬之肉以泄忿,但宋廷却因阿侬晓得少数民族说话,要杨元卿“若孝子之养亲”般地服侍阿侬。气得他多次向下属“涕零求归”,终未获得答应。侬智高后事如何?壮族官方传说多数以其身亡结束,但致死启事、时候、地点各别。不久前在云南大理五华楼发明的《故大师白氏墓碑铭并序》为之供应了有力的证据。据司马光《百官表·大事记》载,侬智高遇害时候为至和二年四月。推知其享年31岁。侬智高既已见诛, 以其母、弟、子诱降的工具不复存在,宋廷乃于至和二年六月乙巳(1055年)七月十五日并戮之。
次年仲春丙戍(1050年)三月广南西路钤辖司请于邕州罗徊峒(今广西龙州西北)置一寨,作为阻扼侬智高的樊篱,获得宋廷批准。不久,交趾又出兵攻打侬智高,侬智高寡不敌众,率部遁伏山林。当广南西路转运上报这一环境时,宋朝采纳防备办法,“诏本路严备之”。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