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襄[第1页/共3页]
陈襄为宋世硕学名臣,暮年与郑穆、陈烈、周希孟倡道海滨,人称四先生。襄"以兴学养士为先务,以明经笃行动首选",前后于浦城、河阳、常州、杭州、陈州创办学宫,为诸生讲学,弟子逾千人,闻名者如孙觉、章衡、傅楫等。襄为学以诚明为宗,倡"好学以经心,诚恳以尽物,推物以尽理,明理以尽性,和性以尽神"。著有《易义》、《中庸义》、《古灵集》。全祖望称其"倡道之功,则固安宁(胡瑗)、泰山(孙复)之亚,较之程(程颢、程颐)、张(载),为前茅焉。"《宋元学案》于安宁、泰山、高平(范仲淹)、庐陵(欧阳修)以后立《古灵四先生学案》,《宋史》并有传。
陈襄当上浦城知县不久,有一个农夫跑到县衙报案,说他家豢养的耕牛被人偷走。耕牛在当时既是很值钱的牲口,又是首要的农业出产东西。这个案子。事关严峻。如不及时破案,让犯法分子清闲法外。就会影响本县乡村的安宁和乡村经济的生长、陈襄窃保私语,这个案子非破不成。他当即跟几个捕头一起到案发地点去调查取证。捕头捕获了数名犯法怀疑人,陈襄一一停止审判,但没有一个肯认罪伏法、陈襄想对其用刑,又怕伤害无辜。他持续好几天,茶饭不思,整天苦思冥想,终究想出一条奇策。他叫官差将嫌犯全数集合到审案大堂,便骗他们说:“本县地盘庙有一口大钟,能够辩白强盗,非常灵验。”因而派人把钟抬到后案供奉起来,又命这些嫌犯站立在钟前。陈襄进步了噪门,大声说:“没有偷耕牛的人摸钟时不响。偷耕牛的人摸钟时有响声。”陈襄又带领官吏们先烧香,然后很虔诚地向钟祷告,号令那些嫌犯个个都把手放在胸口,闭上眼晴,嘴里念叨:“偷牛者,罪大恶极,罪有应得,该抓、该抓。”全部典礼停止了约莫二个小时。典礼结束后,陈襄命官差用玄色帷幕把钟围起来,又公开里派人把墨汁涂在钟上。又过了一个小时,他号令那些嫌犯一一把手伸进帷幕内摸钟,然后查验他们的手,世人手上都染有墨汁,只要一小我手上没有。
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举进士第,授建州浦城县主簿,历知台州仙居县、孟州河阳县、彭州濛阳县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以富弼之荐召试秘阁校理,判尚书祠部,编定昭文馆册本。六年(1061年)出知常州。英宗治平元年(1064年)召为开封府推官,除三司盐铁判官。四年(1067年)神宗即位,以谏议大夫奉使北辽。熙宁二年(1069年)迁修起居注,寻兼侍御史知琐事。论青苗法不便,罢言责,留修起居注,知制诰。四年(1071年)为王安石所忌,出知陈州,改知杭州,时苏轼、苏辙兄弟为杭州通判、陈州传授,多所酬唱。八年(1075年)派遣,迁尚书右司郎中,枢密直学士,兼侍讲。荐司马光等三十三人,人伦之鉴,可谓罕与等夷。元丰二年(1079年)坐苏轼乌台诗案,罚铜二十斤。元丰三年(1080年)三月十一日,薨于京师,年64岁。赠给事中,阶累升为朝散大夫,勋累升为护军,爵累升为上党郡建国侯。厥后累赠少师,谥忠文。
陈襄出知常州时,郡黉舍舍狭小,包容不了那么多门生; 颠末陈襄的再三尽力,不久便完成了黉舍的扩建事情。这座黉舍的范围和活力兴旺的气象,在四周州郡的黉舍中是首屈一指的、陈襄常常凌晨进入黉舍,坐着为门生们讲授经史,同时措置州内政务,从引毗陵一地学业有成的人,在江浙地区为数最多。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