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自序:享受生命里的无上美妙(2)[第1页/共3页]
这可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曲解啊!由此可见,实际中的人们对佛教的体味真是太少了。
遵循佛的轨制,削发人该当过着清净无染而简朴节俭的糊口,以重视佛教教理的研讨和禅定的修习为主。除了平常糊口的必须品外不蓄私财,不做买卖,不算命看相称等。在德行上要为在家修行者建立榜样,作出表率,并为他们讲说佛法,惩恶止恶,安抚病苦,需求时救人于危难当中。
总之,写作这本书的目标,是为了让人们体味到佛法的实在脸孔。第一,佛法不是科学。第二,佛法是大聪明。第三,学习佛法能够毕生受用无穷。第四,佛法能够让人们心生欢乐,永离烦恼痛苦。就像《心经》里所说的:“能除统统苦,实在不虚”。
归根结底,只要能够让人们记着:“诸恶莫作,众善推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,并试着尽力去做,那么,我的目标也就达到了。
持戒有哪些好处呢?犯戒又有甚么不好呢?
戒律是佛陀生前针对分歧的人别离制定的各种平常行动标准。以是,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种。团体上说,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。声闻戒有五戒、十戒和具足戒之分。菩萨戒又称为“三聚净戒”:一是摄律仪戒,意义就是“诸恶莫作”;二是摄善法戒,意义就是“众善推行”;三是饶益有情戒,意义就是“以善用便利来好处统统众生”。
五不喝酒,意义就是要制止贪嗔痴,就是为了制止乱性破戒,免生各种恶习坏弊端,是以而不喝酒。
佛陀曾经说过,如果有人犯戒,就会有五种式微。哪五种式微呢?第一是求财而不得,所愿难成。第二是如果有所得的话,也会一天六合式微下去。第三是破戒的人到了任那边所都会被人看不起,遭人轻视。第四是坏名声远扬,天下尽知。第五是命终以后,就会下到天国里。
凡是来讲,这世上只要两种人,一种是信佛之人,一种是不信佛的人。信佛的人又有两种,一种是初信之人,一种是坚信之人。初信是指信佛所说,信佛所教,但还没有停止皈依三宝典礼的人。坚信之人就是自发志愿地皈依三宝并向佛看齐的人。
更切当地说,一方面,《般若波罗蜜》这本书是作者十多年来学佛参禅的体味。另一方面,这本书也是一种尝试,一种将白话文的佛经浅显易懂化的一种尝试。
需求特别夸大一点的是,不管是从佛教的教义来讲,还是从佛陀所制定的轨制来讲,削发都只是少数人的事情。究竟上,削发是有很多限定的,比如,要颠末父母答应,不是回避刑法,也不是回避负债的等等。特别是在佛教昌隆期间,削发人的资格要求更是非常严格的。比方,唐朝时闻名的玄奘法师削发的时候,就需求颠末保举和测验等很多手续才行。
这里说的五戒是佛教的底子戒,凡是佛弟子都应当尽力来受持和遵循的。它包含五项内容:一不杀生,二不盗窃,三不淫欲,四不妄言,五不喝酒。
别的,削发人的首要目标,并非“看破尘凡”的悲观避世,而是要信奉佛陀的教诲,“学为人师,行动世范”。要像佛陀那样博学多闻,要能够指导人们去走正道,去过清净安乐的幸运糊口,要能够帮忙人们离开苦海,求得摆脱才行。
需求夸大指出的是,只要皈依三宝的佛弟子才气够受持五戒。也就是说,受持五戒的人必须起首要皈依三宝才气够。没有皈依三宝而受持五戒,就比如不打地基而建高楼大厦一样,迟早会功亏一篑的。
坚信之人又分为两种,一种是在家修行的人,一种是削发修行的人。
别的,五戒的内容延伸开来,就是十善:“不杀、不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言棍骗、不是非两舌、不恶口伤人、不说无益绮语、不贪、不嗔、不愚痴”。这就叫十善,反之就叫十恶。十善实在和五戒本色上是一体的,只不过更加详细地标准了人们的言行认识。以是凡是是把五戒和十善连起来讲成“五戒十善”。遵循赵朴初先生的先容,五戒十善是人间佛教的首要内容。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