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六章 软硬不吃(八)[第1页/共2页]
“也罢,摆布天时髦早,老朽便去走上一遭好了。”
“如何是你?”
“这……”
“皇甫大人此话倒是正理,但是下官却又有所不了然,不说我齐郡军往昔在山东的平乱之功,且说自重修以来,战无不堪,攻无不克,所取诸地,但消绥靖以后,无有不移交东都者,下官实不知皇甫大人频频前来问罪又是何事理哉?”
固然一向表示得极其强势,可实际上么,柴孝和并不筹算真跟东都方面死磕到底,这不但是出自张君武临行前的交代,更是因着昨日柴孝和已接到太原方面传来的密信,已然晓得李渊反了,为了确保进军关中之大计,此际哪怕是占有了绝对的上风,也只能是先放东都一马了的。
皇甫无逸宦海多年,既是右武卫将军,又是越王府长史兼东都副留守,身份自是高贵得很,往昔到了齐郡军地点处,前呼后拥乃平常事,可本日么,在营门前等待多时不说,进营之际,也就只要一名卖力营门鉴戒的齐郡军校尉陪着,也就只将其送到了中军大帐外的鉴戒线处,仅仅只丢下句场面话,便即自顾自地走了人。
这一见来硬的不成,皇甫无逸心虚之下,也只好紧着窜改了战略,但听其一声闷哼,已是摆出了副忧国忧民之状。
皇甫无逸虽已暴露了服软的意义,可柴孝和的态度却并未是以而有所硬化,不依不饶地又提出了质疑。
皇甫无逸有些忐忑地行过了鉴戒线,却并未遭受劝止,这才刚进了中军大帐,不由地便愣在了当场,此无他,端坐在中军帐中的不是秦琼,而是皇甫无逸最不肯面对的柴孝和。
王世充虽是兵败黄河以北,十六万雄师折损得只剩下五万余,可其根基骨干军队――江淮后辈兵却并无太多的折损,反倒是趁机将东都方面的军权全都抓在了手中,心底里的野望早已是如春季的野草般不成停止地狂长着,此番之以是可着劲地鼓动越王杨侗出兵南阳,说到底目标只要一个,那便是趁张君武不在之际,一举兼并齐郡军,以实现其不成告人之野心,这等算计虽好,可惜实际却给了他当头一棒,在乎识到就算张君武不在,齐郡军也不是那么好兼并的景象下,王世充已是起了畏缩之意,只是这话又不好明说,他也只能是故作深沉状地挤兑了皇甫无逸一把。
“嗯……国事艰巨,更须得同舟共济才是,若不能劲往一处使,社稷危矣,柴大人乃饱学之士,不会连这么个浅近的事理都不懂罢?”
饶是皇甫无逸一开口便是咄咄逼人之势,可惜柴孝和底子不吃他那一套,不但不出言解释,反倒是连珠炮般地接连诘问个不休,当即便令皇甫无逸的额头上见了汗。
第一百三十六章 软硬不吃(八)
“好大的一个笑话,柴某说过了,我家大将军目下就在东都,若陛下成心要统合河南一地之官军,又岂会容得王世充这等败军之将来主持大局,皇甫大人多次三番提到越王殿下之令,莫非越王殿下已有了自主之心不成?”
柴孝和本心虽是不想将事情闹大,能够虚言诈唬一下皇甫无逸倒是无妨,毕竟此事如果闹到了朝中,以隋炀帝多疑的性子,终究不利的恐怕不会是齐郡军,而是越王杨侗。
“嗯……”
皇甫无逸本来是将但愿全都依托在王世充的军略之能上的,可这一听其言语间较着已透着畏缩之意,心顿时便凉了半截……
“猖獗,王大将军入南阳乃是奉了越王殿下之令,前来统合河南一地之官军,觉得下一步之平乱做好筹办,尔等安敢无礼若此。”
一听柴孝和此言刺耳非常,皇甫无逸的心火顿时便大起了,故意要就此拂袖而去么,却又怕齐郡军这头真去告御状,当即便被弄得走也不是,留也不是,为可贵老脸都为之通红不已。
请收藏本站:m.zbeen.com